n129793

标签: 中美博弈

连收四大噩耗,特朗普对中俄态度大变;关税战,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华盛顿的夏天从来

连收四大噩耗,特朗普对中俄态度大变;关税战,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华盛顿的夏天从来

连收四大噩耗,特朗普对中俄态度大变;关税战,全世界都在看中国华盛顿的夏天从来都不平静,2025年7月20日,当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的露台上,面对镜头时,熟悉他的观察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紧绷感。这位素来以“交易艺术”和强硬姿态示人的总统,兼共和党核心人物,似乎正被一股无形的压力裹挟,而短短十天内接踵而至的四大国际变局,正在悄然重塑他面向中俄的姿态,一场新的关税风暴,也已在全球经济的晴空下隐隐蓄积着雷鸣。仅仅一周前,7月25日结束的北约华盛顿峰会,本应是展示西方团结对抗俄罗斯的舞台,然而,会议在乌克兰弹药供应与成员国军费分担问题上爆发的激烈争吵,甚至被《华尔街日报》形容为“近年来最尖锐的内部分歧”。德法等核心成员国对无限度军援乌克兰的审慎态度,让特朗普长期坚持的“北约搭便车论”获得了意外的现实回响。他7月28日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地未点名批评某些盟友“吝啬”,转而强调“美国优先”必须得到切实体现,这被广泛解读为对普京释放的微妙信号,至少在乌克兰问题上,单边施压的空间正在缩小。几乎与北约峰会争吵同时,7月27日,以色列国防军对黎巴嫩南部的一次越境空袭意外升级,造成包括一名伊朗高级军事顾问在内的多人死亡。德黑兰的反应迅速而强硬,誓言报复,这一突发事件瞬间搅乱了特朗普团队私下推动的、旨在拉拢海湾国家孤立伊朗的“中东版北约”构想。路透社援引接近特朗普顾问的消息源称,团队内部评估认为,中东局势骤然紧绷,迫使美国短期内无法承受在东亚方向同时开辟高强度对抗战线。真正刺痛特朗普政治神经的,是7月3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第二季度GDP修正数据,增长乏力叠加持续的通胀压力,宛如一盆冷水浇在选战热度上。同日,代表美国零售、农业和制造业的三十余家巨头行业协会联名致信国会,措辞严厉地警告:若对华新一轮高额关税落地,将直接冲击美国消费者钱包,加速供应链混乱,最终损害经济与就业。这些来自“铁票仓”产业的沉重压力,迫使特朗普谈及对华贸易时,罕见地收敛了锋芒,仅泛泛表示“会争取好协议”,却未提具体关税数字和时间表,与他高调宣称“必须对中国课以重税”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。最富战略象征意义的震动,代号“西部·联合-2025”的中俄大规模联合战役演习,在中国宁夏拉开帷幕。与以往侧重于反恐或区域防御不同,此次演习罕见地融入了联合防空反导、远程精确打击等战略性课目。俄国防部绍伊古大将亲临现场观摩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分析指出,这种深度协同演练,清晰地对外传递了一个信号,面对西方压力,中俄在核心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和具象化。它如同一面巨大的盾牌,无声却强有力地回应了大西洋彼岸的任何战略误判,四大“噩耗”环环相扣,形成一股强大的地缘政治合力,迫使特朗普的对外策略轴心,尤其是对中俄的姿态,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微妙调整,—从单边极限施压,转向更审慎的权衡。然而,这不意味着风暴平息,他7月22日提出的对中国电动汽车、太阳能电池板和关键矿产加征高额关税的威胁,仍是悬在全球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全世界都在紧张观望:中国将如何拆解这场外交赌局?北京的回应冷静而清晰,商务部发言人表示,中方对话大门敞开,但必将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,外交部则重申反对任何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。与此同时,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的稳健表现,以及新能源汽车、光伏产业持续的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,为中国应对潜在冲击提供了坚实底气。特朗普策略的调整,深刻揭示了当下国际格局的复杂性,美国已无法随心所欲地同时在多条战线挥舞大棒,国内经济的硬约束、盟友体系的内在裂痕、以及中俄在压力下加速形成的战略协作,都构成了强有力的制衡。但高额关税的威胁并未解除,其一旦落地,对脆弱复苏中的全球供应链和通胀形势的破坏性冲击,将不分国界。
中美谈判结束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终于说了句大实话:回望整个历史,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

中美谈判结束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终于说了句大实话:回望整个历史,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

中美谈判结束后,美国财长贝森特终于说了句大实话:回望整个历史,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,在谈判桌上对美国步步紧逼!事情是这样的,7月31日贝森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,一名美国女主持人突然对他提出一个质问:“中国用稀土做筹码,改变了谈判的形式,成功让美国一次次让步,美国会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吗?”以往西方政客面对这种问题,基本都会大肆贬低一波中国,然而贝森特的回应却出乎意料,让全世界都感到吃惊:他说,回望历史上,美国曾经拿下过《广场协议》、《卢浮宫协议》等大型谈判,甚至和苏联也达成了贸易协议。但唯有中国,是真正【对等】地和美国坐在了谈判桌上,他们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,以往的谈判手段对中方也根本不起作用。因为中国比苏联更具竞争力,苏联是军事上能和美国相互竞争,经济上却一塌糊涂,可中国却“两者兼备”,而且中方态度还非常强硬。说真的,贝森特这番话给我看爽了,他后面还补充了一句,说“中国现在既是美国最大的经济对手,又是美国最强的军事对手”。这哪是抱怨,分明是没招了,中国现在腰杆硬了,我们早就不是能随便拿捏的软柿子,如今咱们有经济实力撑着、有军事力量护着,还有稀土当筹码。当然有底气跟美国平起平坐谈条件,所以事实证明:只有强大了才能获得对等的尊重。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冷幽默。中美斯德哥尔摩贸易谈判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回答了记
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冷幽默。中美斯德哥尔摩贸易谈判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回答了记
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冷幽默。中美斯德哥尔摩贸易谈判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回答了记者提问:“中国不愿意让它国干涉其主权,所以大概率他们会愿意接受100%的关税。”但这这贸易盘口可不小——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,平均每天6.5亿美元的生意在做,其中俄罗斯往中国运的石油、天然气就占了大头。每天250万桶原油顺着管道往中国流,相当于每小时10万桶,这些油进了炼厂,变成浙江民营加油站的汽油、广东塑料厂的原料,最后变成老百姓手里的矿泉水瓶、汽车油箱里的燃料。真要是断了供,国内油价每升涨一块都算少的,那些靠便宜原料活着的中小企业就得集体喊疼,这账比100%的关税清楚多了。但美国这套“二级制裁”的把戏早就玩过,效果也就那样。2018年对伊朗石油下狠手时,喊着要全球禁运,结果中国当年从伊朗买的原油反而涨了10%,只是把美元结算换成了人民币。伊朗拿了人民币,转头就买中国的电动车和光伏板,俩家绕开美元玩得挺欢。现在对俄罗斯来这套,中俄早把结算系统换成了自己的,去年俄罗斯用人民币买的中国商品占比达45%,卢布结算的中国进口额也涨了38%,等于把美国的“收费系统”给绕过去了。还有那100%关税说的实在是吓人,但按去年中俄贸易额算,2400亿美元的税就得再交2400亿,但中国手里攥着3.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,相当于有32000块零钱,掏2400块买条必经之路的通行证,实在不算啥。可这些钱最后落谁手里了呢——中国付的关税进了美国国库,可中国买俄罗斯的油便宜啊,每桶比国际价低8美元,一年下来光这差价就省出200亿美元,等于用省下来的钱付了关税。可中国这边的底气还藏在产业链里。俄罗斯卖的不仅是原油,还有中国急需的镍、钯这些矿产,新能源汽车电池缺了镍不行,芯片生产离了钯也玩不转。去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镍占了国内消费量的18%,这些金属进了宁德时代的工厂,变成电动车电池,又出口到欧洲赚欧元,等于俄罗斯的原料经中国加工,最后变成了欧洲人的代步工具。真要是断了这供应,国内电池厂就得找印尼、南非买,价格贵不说,还得看人家脸色,哪有跟俄罗斯做买卖省心。贝森特心里门儿清,这关税就是给国内看的。美国国会那帮议员天天喊着要“惩罚”,总得拿出点动作,可真要让中国停了和俄罗斯的生意,美国自己的麻烦更大。中国手里攥着全球90%的稀土加工产能,美国的F-35战斗机、特斯拉的电池都离不了这东西。去年中国稍微收紧点出口配额,美国稀土价格就涨了200%,军工企业急得跳脚。真把中国惹急了,不用掀桌子,光是把稀土出口再缩点水,美国的工厂就得停工,到时候议员们骂的就不是中国,而是贝森特这帮搞制裁的了。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
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
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100%的关税,也绝不会低头。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,美国参议院正推进一个法案,让总统能给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主体加“二级关税”,还特意提了中国,说中国要是接着买俄罗斯石油,可能就会被加这高额关税。这就不得不说俄罗斯的石油对中国有多重要了。2024年中国平均每天喝掉1200万桶石油,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俄罗斯,管输加海运,一天240万桶跟钟表似的准时到港。关键是这油还便宜,比国际市场价每桶低8块,一年下来光这差价就能省出200亿美元,够给全国老百姓发三回口罩钱。浙江那些民营炼厂精得很,一半的原料都靠俄罗斯原油,炉子里烧的不是油,是真金白银——真要是断了供,厂里的机器就得歇着,下游的塑料桶、化肥袋价格能飙上天这账谁算不明白。再看那100%关税到底是个啥概念。按去年的量算,中国从俄罗斯买了1.2亿吨原油,一桶70美元的话,总共588亿美元,加一倍关税就是再掏588亿。可中国兜里揣着3.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,相当于揣着32000块花588块买必需品,实在不算啥大事。让人没想到的是,中俄早换了结账方式,人民币卢布直接结算,美元想插一腿都找不着缝。可美国这招“二级制裁”早就试过水,效果也就那样。2018年折腾伊朗石油那会儿,中国进口量看着掉了一半,转头就跟俄罗斯、沙特签了长单,全年进口量反倒涨了5%。伊朗更机灵,用人民币结账,油轮抹去船名当“幽灵船”,美国卫星瞪大眼睛也抓不着把柄。这次想对俄罗斯来这套,人家早把输油管道铺到中国边境了,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能送380亿立方米气,配套的石油管道还在扩建,真要卡海运,人家从后墙直接递管子,你说气人不。而中国的炼油厂也早就跟俄罗斯石油绑一块儿了。国内4.5亿吨的炼油能力里,有2亿吨专门吃俄罗斯那种重质原油,炉子的火候、管道的粗细都是按这油调的,换别的油就得改设备,光改造费就得800亿,比关税贵多了。再说了,买油还顺带拿了不少好处,俄罗斯把北极LNG项目10%的股份给了中国石化,远东油田开发权给了中石油,这些长远利益,比眼前那点关税金贵多了。美国怕是忘了,中国这几年应对制裁早就练出了硬功夫。华为被卡芯片,就自己搞出鸿蒙系统;大疆被美国制裁,转头把无人机卖到中东非洲,份额反倒涨了10%。这次石油的事也一样,真加税了大不了多搞点人民币结算,让俄罗斯用石油换中国的电动车、光伏板,一来二去美元的作用都被削弱了,美国最后可能发现,制裁没伤到中国,反倒帮着推了把“去美元化”,这就像想打别人,结果拳头砸自己脚上。
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,中美相互妥协,却打出了一群倒霉蛋。说白了,其实当今世界格

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,中美相互妥协,却打出了一群倒霉蛋。说白了,其实当今世界格

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,中美相互妥协,却打出了一群倒霉蛋。说白了,其实当今世界格局说是中美二分天下也不为过,其两国之间的争斗,无疑会殃及周边其他国家。要知道,美国作为这个时期的霸主,其使用的单边霸权主义让其他国家敢怒不敢言,敢与之一战的唯有中国与俄罗斯,而俄罗斯又因自身经济问题长期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。虽说中国确实是如今世界上前三的国家,但真正让中国不惧怕美国的威胁的还是,其早已看出了美国的本质,就是一只纸老虎,当初教员说过,团结是斗争的目的,斗争是团结的手段,以退让求团结,则团结亡,以斗争求团结,则团结存。而其他国家一直对美国有所依赖,一直对其的所作所为,百般容忍,使得美国对其的压迫变本加厉,正如宋朝苏洵六国论所说,以地事秦,犹抱薪取火,薪不灭,火不灭。总之,我们之所以对美国有恃无恐,一方面确实是我们有足够面对任何威胁的能力,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明白,美国就不能惯着,越惯着他越要打压你。
缅甸敏昂莱退居二线稀土战场成中美博弈焦点

缅甸敏昂莱退居二线稀土战场成中美博弈焦点

值此动荡之际,缅甸地下埋藏的"战略黄金"正吸引全球目光—作为世界第三大稀土生产国,其矿产成为中美科技战的关键战场。中国制造业命脉系于缅甸稀土,每年超50%的稀土进口来自这个邻国。这些维系电动车、军工和尖端科技的"工业...
听取美方首席代表的报告后,特朗普对新一轮中美谈判,给予了高度评价!要知道特朗普

听取美方首席代表的报告后,特朗普对新一轮中美谈判,给予了高度评价!要知道特朗普

听取美方首席代表的报告后,特朗普对新一轮中美谈判,给予了高度评价!要知道特朗普以前可是动不动就放狠话的主,现在居然主动夸谈判进展顺利,背后肯定有门道。这次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谈了五个小时,虽然没当场签协议,但双方同意把关税休战期再延长90天,这已经算是个不小的突破。特朗普急着夸,无非两个原因,一是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太大,再不解决贸易战,他的选票真要跑光了,二是中国这次态度硬得让他意外,再不放点软话,谈判可能彻底崩盘。别看特朗普嘴上说“公平协议”,实际上美国这次让步不少,比如答应重新评估对华芯片出口限制,还松口要恢复乙烷、航空发动机的供应。这些可都是高科技领域的命脉,美国以前卡得死死的,现在主动放水,说明他们也扛不住了,中国这边也没白给面子,稀土出口审批加快,但军用稀土依然掐在手里。这一手玩得漂亮,既给了美国台阶下,又没让核心利益受损。谈判桌上最关键的还是关税问题,美国之前对中国商品加税加到124%,中国反手就是同等力度的回击,两边谁都没讨到便宜。现在美国松口要把部分关税暂停延长,说明他们也知道加税这招不灵了,再打下去,美国企业比中国还难受。这场博弈最精彩的地方在于,中国从头到尾都没被美国带节奏,特朗普想用芯片卡脖子,中国就用稀土反制,美国拿关税吓唬人,中国直接对等还击。现在美国发现硬的不行,只能坐下来好好谈,这就是实力博弈的结果,特朗普夸谈判,表面是给自己贴金,深层看其实是承认了中国不好对付,再玩极限施压那套行不通了。说到底,特朗普这次突然改口夸谈判,与其说是胜利宣言,不如说是现实所迫,接下来90天很关键,如果美国还想着靠施压让中国低头,那谈判照样没戏。
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,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,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、可撤回的

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,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,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、可撤回的

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,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,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、可撤回的,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,40多年来,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,首先,虚空造牌,无中生有,无端指责,先营造氛围把黑锅甩过来,随便找个借口就气势汹汹来找茬。就比如前些年的贸易谈判,美国先是扯着嗓子喊“中国搞不公平竞争”,拿所谓“贸易逆差”说事儿,明明是他们自己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的失衡,偏要往中国头上扣“操纵汇率”的帽子,先把舆论氛围搅得紧张兮兮。接着就抡起关税大棒,宣布对几百亿中国商品加税,摆出一副“不答应就没完”的架势。等中方不得不坐下来谈,他们又装出“诚意满满”的样子,说可以先暂停对部分消费品加税——这暂停就是典型的“临时成本”,反正随时能再加上去。但要求却很实在:中国得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,还得在能源合作上让利,这些都是能让美国企业长期赚钱的好处。结果呢?中方刚松口买了些大豆,美国转头就把加税的范围扩到了更多领域,之前的“让步”说不算就不算了。不光是贸易上,科技领域这套玩得更溜。美国喊着“国家安全”,凭空编造“华为给中国政府送数据”的谣言,明明拿不出任何证据,却硬是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,禁止美国企业供货。这就是先“虚空造牌”,把中国企业塑造成“威胁”。当中方想办法搞自主研发,华为推出了自己的芯片,美国又放风说“考虑放宽对华为的部分零部件出口”,听起来像是让步,实际上是想让中国在5G标准制定上妥协——这可是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科技话语权的长期利益。等中方没松口,他们立马翻脸,不光制裁华为,连中芯国际、大疆这些企业也一个个拉进黑名单,之前的“放宽”承诺早抛到九霄云外了。就连地区安全议题也被拿来当牌打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,天天喊“航行自由受威胁”,实际上自己的军舰常年在别人家门口晃悠,却倒打一耙说中国“军事化岛礁”。先是联合盟友搞军演,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,然后说“只要中国暂停岛礁建设,我们就减少军演频率”——这“减少军演”就是临时成本,航母说开过来随时能开过来。但要求中国做的,却是承认他们在周边的军事存在“合理合法”,这等于让他们长期在南海站稳脚跟。等中方没接这个茬,他们转头就联合更多国家搞“联合巡航”,之前的“减少军演”承诺早成了耳旁风。说到底,美国这套流程就是先靠造谣把水搅浑,再用临时的、可撤回的小让步当诱饵,逼着中方让出实实在在的长期利益,等捞到好处又立马撕毁承诺,换个新借口再来一轮。四十多年来反反复复,无非就是想靠着这种“切香肠”的伎俩,一点点掏空中国的发展空间。
得知中国不怕关税重回3位数,特朗普态度大变,用4个字定调一切中美第三轮谈判结

得知中国不怕关税重回3位数,特朗普态度大变,用4个字定调一切中美第三轮谈判结

得知中国不怕关税重回3位数,特朗普态度大变,用4个字定调一切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束后,特朗普又玩起“极限施压”,以100-500%关税威胁中国,要求中国不要购买俄罗斯石油。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是把中国拖入俄乌冲突这个泥潭,顺便又可以打击俄罗斯经济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中方马上作出回应:不接受威胁,不怕打关税战。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,中国跟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合理合法,事关中国能源战略,这是中国的基本利益所在,不容外人指指点点。中国的回应掷地有声,有理有节,再一次撞碎了特朗普团队的A方案。既然A方案不行,特朗普也不拖泥带水,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特朗普称中美之间会达成一个很公平的协议,并且认为这次谈判“进展顺利”。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在第一天谈判结束后,特朗普就很不乐观,直言“中国很难沟通”,而且第二天的谈判早早结束,双方共同宣布,维持之前24%的关税,中方的反制措施继续生效,结果非常明了:谈判没有进展。前两轮谈判的成果可以总结为:关税战、能源战暂时停火,第三轮谈判的核心自然轮到高科技领域,但前两轮谈判的成果是阶段性的,如果第三轮谈判要取得实质性进展,那么在关税和能源方面双方需要有一个更具有持续性的框架,很显然,这很难。但关税战是特朗普主动挑起的,他不肯定承认谈判陷入僵局,这就是打自己的脸。基于现在中美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,特朗普在施展极限施压的同时,也必须考虑资本的反应,“进展顺利”这四个字就是为了稳住美国的各大“金主”。而贝森特则负责唱白脸的老把戏,一边强硬,一边胡搅蛮缠。特朗普二进白宫后在对华政策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,那就是在舆论场释放烟雾弹和假信号,营造一种“中美关系很和谐”的假象。但中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,屡次硬气回怼让特朗普的这套组合拳彻底失灵。唬不住中国,那该怎么办?特朗普马上调转手里棍子的方向,对着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中小国家抡过去,来一手“杀鸡儆猴”。最近两个月,受到美国施压最多的当属巴西,50%的关税,也是目前最高的一档。另一个遭殃的就是印度,最近几年,印度在外交、军事层面唯美国马首是瞻,但因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彻底激怒了美国。但特朗普高估了美国的威力,印度和巴西虽然是发展中国家,但经济体量摆在那里,两国都是金砖成员国,前景一片光明,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。连巴西和印度都搞不定,更何况是中国。在极限施压、三位数关税恐吓无效后,特朗普政府意识到挑衅和极限施压这两板斧对中国已经失效,但现在美国也找不到其他的外交和经济博弈手段,只能继续摆摆造型,说说谎言来掩饰尴尬。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
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

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: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,宁肯支付100%的关税,也绝不会低头。美国自己制裁俄罗斯还不够,非要逼着别人也不能买俄罗斯石油,谁买就罚谁,这就是所谓的“二级制裁”。这次更狠,参议院正推进法案,让总统能给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主体加高额关税,还特意点了中国的名。特朗普早在7月14号就放话,过了期限俄乌没停火,就给俄罗斯加100%“狠关税”,顺带罚买油的,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,明摆着就是冲着中国来的。可中国凭什么听你的?俄罗斯石油对咱来说,不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。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里,俄罗斯占了不小的份额,价格合适、运输方便,这是实实在在的能源安全需求。美国想让中国断了这路,等于卡中国的脖子,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?再说了买谁的石油是自己的事,轮得到美国指手画脚?这不是贸易问题,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,想把自己的规则强加给全世界。有网友说:付100%关税多不划算。可账不能这么算,真要是低头了,以后美国还会提更过分的要求,今天逼你不买俄罗斯石油,明天就可能逼你在台海、南海问题上让步,这口子一旦开了,就没完没了。宁肯多花钱,也要守住自主选择的权利,这是底线,不能退美国这招其实挺阴的,想借制裁俄罗斯把中国也卷进来,一石二鸟。既削弱俄罗斯的能源收入,又想拿捏中国的能源供给,顺便试探底线。可他中国这些年早就把“能源安全”这四个字刻在骨子里了,进口来源多元化,俄罗斯、中东、中亚、南美都有布局,不是谁能随便掐断的。就算真加了关税,中国也有办法消化,大不了把成本分摊到产业链里,总比被人掐着脖子强。美国总想着当“世界警察”,谁不服就制裁谁,可现在早就不是单极世界了。中国敢说“不”,就是告诉全世界,别被美国的霸权吓住了,各国都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。看欧洲那些国家,被美国逼着少买俄罗斯能源,结果自己能源价格飙升,百姓冬天冻得嗷嗷叫,这就是听美国话的下场。中国可不能走那条路。说到底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,他们以为拿关税就能逼中国让步,却忘了中国这几十年发展,早就不是能被随便拿捏的了。宁付100%关税,是算清楚了账——钱能挣回来,腰杆弯了可就直不回来了。说句实在话,美国的霸权那套越来越不好使了。想靠制裁、关税逼人就范,以前可能管用,现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,只能是自讨没趣。中国拒的不是关税,是美国想干涉内政、卡脖子的霸道逻辑。这也让全世界看清,谁在搞霸权,谁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,公道自在人心。大家怎么看?